什么是廉洁风险?
廉洁风险,就是实施权力的主体产生或发生滥用企业权力谋取私利的可能性。主要是指因教育、制度、监督不到位和党员干部不能廉洁自律而可能产生不廉洁行为的风险。
任何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等权力的部门和个人都客观存在发生腐败行为的风险,每个权力岗位都存在廉洁风险。只要有权力就存在着滥用权力的可能性;只要有职能就存在着不作为、乱作为的可能性。
什么是廉洁风险防范管理?
廉洁风险防范管理是将风险管理理论和质量管理方法应用于反腐倡廉工作实际,针对党员干部日常工作生活中可能出现或正在演化中的腐败问题,采取前期预防、中期控制、后期处置等措施,依托计划、执行、考核、修正的PDCA循环管理机制,对预防腐败工作实施科学管理的过程。通俗地讲,就是查找出党员干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廉洁风险,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建立起反腐倡廉建设与工作业务之间的关联机制,在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对廉洁风险实施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腐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廉政风险有哪些基本特征?
廉洁风险是危害廉政的。廉洁风险不是明确的腐败行为,而是腐败行为发生的条件,是廉洁的隐患。
廉洁风险是可描述的。廉洁风险的表现形式是具体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廉洁风险是可防范的。针对廉政风险制定的防范措施,应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得到贯彻执行,从而降低腐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什么是廉政风险点?如何排查廉政风险点?
廉洁风险点是指权力运行流程中可能产生廉政风险的具体环节或岗位。廉政风险点及与其相对应的廉洁风险是动态的、变化的,随着权力运行的变化或岗位职能职权的调整,而相应发生变化。
排查廉洁风险点要紧密结合单位职能和业务工作实际,按照“梳理履职用权业务流程——明确岗位职责——找准廉政风险点(重点环节或岗位)和风险表现形式——组织审定并公示结果”的思路进行,全面查找岗位、科室和单位廉政风险。排查岗位风险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参与,明确各自岗位职责,查找个人在履职用权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点及风险表现;排查科室风险要求各单位组织科室对照职责定位,梳理科室业务流程,查找出科室存在的廉政风险点及风险表现;排查单位风险要求各单位及其领导班子结合本部门本单位职能和业务工作,重点梳理在决策“三重一大”事项、行使审批、执行等方面的工作流程,查找出权力运行流程中可能产生腐败行为的风险点及风险表现。
廉政风险有哪些类型?
廉政风险具体可分为思想道德风险、岗位职责风险、业务流程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外部环境风险五种类型。
思想道德风险:指因私欲、私利等自身思想道德偏误或因亲情请托等情节,可能造成个人行为规范或职业操守发生偏移,管理行为失控,或授意他人违反职业操守,导致行为结果不公正不公平,行为对象利益受损或不当得益,构成“以权谋私”等严重后果的廉政风险。
岗位职责风险:指由于岗位职责的特殊性及存在思想道德、外部环境和制度机制等方面的实际风险,可能造成在岗人员不正确履行职责或不作为,构成失职渎职、“以权谋私”等严重后果的廉政风险。
业务流程风险:指业务流程各环节缺乏有效的相互制约、制衡的监督内控机制,造成管理者易发生腐败行为的风险。
制度机制风险:指由于缺乏工作制度的明确覆盖,工作程序的明确规定,工作时限、标准、质量的明确约定,个人自由裁量空间较大,缺乏有效制衡和监督制约,可能造成行使权利失控,管理行为失范,构成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严重后果的廉政风险。
外部环境风险:指为了达到行权结果有利于自身利益的目的,行权管理对象可能对相关行权人员进行利益诱惑或施加其他非正常影响,导致行权人员行为失范,构成失职渎职或“权钱交易”等严重后果的廉政风险。
风险防控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控制思想道德风险的一般预防措施。思想道德风险来源于世界观、信念方面出了偏差,控制风险的一般模式:正面激励为主,批评教育为辅;真善美为体,道德信念为用;立足教育,反复强化。概括为:激励+信念+强化。
控制岗位职责风险的一般预防措施。岗位风险存在于每一个岗位上,控制风险的一般模式:定岗定员+岗位责任制+过错责任追究制+检查评比制+奖惩激励机制。
控制制度机制风险的一般预措施。制度机制风险来源于制度机制的不完善或制度的不落实,控制风险的一般模式是:原则性+灵活性+协调力。
控制业务流程风险的一般预防措施。业务流程风险贯彻于权力运行的全过程中,控制业务流程风险一般模式可以概括为:制定规范+执行规范+监督检查+考核评比+奖惩兑现。
控制外部环境风险的一般预防措施。外部环境风险因外在客观原因而产生,控制风险的一般模式是:排查和锁足风险+预警机制+日常监控。